国际环境复杂下人工智能技术对我国国际传播的挑战与变革

重塑传播生态

人工智能和媒体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,国际传播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大步前进,朝着精准化的方向大步前进,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大步前进。现在,AI已经是影响国际传播格局的关键力量,极大地改变了传播生态。计算机视觉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AI形象建构,“5G + 人工智能 + VR/AR”模式丰富了传播形式,为我国讲好中国故事拓宽了路径。

打破传播垄断

在新媒体时代,发展中国家依靠互联网参与国际传播,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超级大国的垄断。到了智能传播时代,这种扁平化趋势进一步扩大,传统的边缘或半边缘国家借助人工智能发出了更大的“声音”,并且能够对舆论走向加以干预。如此一来,国际传播话语权的博弈进入了技术竞争的新赛道。

社交机器人崛起

社交机器人是公共议题的重要制造者,也是传播者,它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信息场,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舆论力量,它能大量制造内容,还能大量传播内容,进而影响公众对议题的关注与讨论,在很多国际事件中,社交机器人都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
传播环境复杂化

社交机器人的介入,使得我国面临的国际传播环境变得越发复杂,它已然成为国际舆论博弈以及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工具,一些反华势力有可能借助社交机器人散布不实信息、抹黑中国,基于技术的智能传播在未来会是国家间竞争的关键角力场。

平台重构格局

在人工智能时代,算法成了信息处理与分发的主流方式,这为精准化国际传播提供了实践路径,谷歌、脸书等跨国数字平台,借助数字化方式重构了国际传播格局,国际传播渠道从传统媒体转向了数字化平台,我国部分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向海外拓展业务。

提升传播能力

我国需在“全球中国”视域下思索数字化国际传播路径,鼓励有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开展国际化运作,另一方面,要塑造“融通中外的新概念、新范畴、新表述”,创新话语的内容与形式,媒体要主动投身国际议题设置,针对不同议题选取合适策略,增强国际传播话语权。

人才需求变革

新媒介环境形成了新的舆论生态,这对国际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,要拓展学科交叉融合,培养既熟悉传播规律又掌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,只有懂智能传播规律的人,才能够有效开展国际传播工作,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。

在人工智能给国际传播带来巨大变革的当前情况下,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?又该如何抓住机遇?怎样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?欢迎大家评论并分享你的看法,也不要忘记点赞以及分享本文。

作者头像
imtoken钱包创始人

imtoken官网

上一篇:深入剖析区块链数字币模型:基本机制、应用、挑战与未来走向
下一篇:数字货币时代:如何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将资金转入imToken全解析

相关推荐